地铁出行已经成为城市日常工作出行的首选,不仅方便、干净、快捷,就连临近地铁的商业租金和住宅二手房价格,都明显高于距离地铁较远的物业。我国大陆地区建成并运营地铁的城市已经有32座,分别为: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州 、 武汉 、 深圳 、 南京 、 成都 、 沈阳 、 佛山 、 重庆 、 西安 、 苏州 、 昆明 、 杭州 、 哈尔滨 、 郑州 、 长沙 、 宁波 、 无锡 、 大连 、 青岛 、 南昌 、 福州 、 东莞 、 南宁 、 合肥 、 石家庄 、 长春 、 贵阳 、 厦门 、 乌鲁木齐。
地铁客流量统计分析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时掌控客流趋势,做到运筹帷幄。在客流高峰时并根据客流变化采取增发车辆、发区间车、等多种灵活的调度措施。与此同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2.根据客流调整员工调班,提高顾客服务质量。识别高客流时间,调整员工调配和运作,最大化提升旅客体验的舒适度
3.用实时报警系统管理安全:当列车或站台达到提前设定的最大客流密度时会接受到报警,各站工作人员将视情况启动“限流”措施
4.根据容量和列车占用率规划路线,提高了效率,优化了乘客乘车体验.行车指挥部门可根据客流变化详细情况,适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做好加开临客的组织工作,确保良好的行车秩序
5.检测实时客流趋势及列车占用率,实时检测和报警的报表系统,对不同站点,入口处对进出的客流量实时更新,增加的安检和其他消耗对客流超量或限制区域内的客流可以网上报警
6.可以每天,每周,每月观看提前设定的数据报告
提高旅客满意程度实现更好的服务。获取不同地点,站台,入口处的客流量和客流模式的实时,准确数据,优化资源利用
当然前面的两种模型在地铁只有较少线路还未形成线网时数据比较准确,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但乘客毕竟是活的,尤其是当地铁的线网越来越大,同样一个目的站,换乘方式可能千奇百怪,有多种选择,再使用这两种单一的模型就显得十分不合理,比如使用最短路径法就会出现多次换乘(可能超过3次)的情况,与乘客实际出行的路径出入很大。现在,一般采用的是比较科学的综合清分模型,例如广州地铁,就是通过对OD站点间多条有效路径分配比例(第一个比例)和每条路径中各线路的分配比例(第二个比例)综合得出各线路的清分权重,以此来计算换乘客流,而这两个比例的选择是通过大量的采样得出的。
相关阅读: